十年敏捷教练的个人成长及学习感悟

感恩十年前的敏捷之旅, 让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,在学习成长的路上可以结伴而行。通过回顾这十年的历程,希望给想成为敏捷教练或在学习路上的伙伴一些参考和启发。

Slide1Slide2 我有很多标签, 首先我是一个热心公益的人,2012年我发起了水龙助学活动,和伙伴们一起资助贵州贫困山区的孩子完成学业,已经坚持了十年; 2020年开始我加入黑暗跑团,周末会陪伴视障伙伴跑步。今年我学习了ICF ACC的课程,通过专业教练技术帮助我的客户成为更好的自己;我还学习了团队教练,并参与了企业实践。八年前我拿到了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认证,我还花了20多天学习NLP、随后又学习了催眠,隐喻等,现在已经把它们整合运用到我的教练对话中。我还兼职做一些认证培训,比如ICAgile ACC、 管理3.0、SAFe等课程。 Slide3 我希望通过分享我在十年时间的自我探索之旅,我对敏捷教练这个职业的思考,以及如何成为优秀敏捷教练所具备的能力的思考,对正在这条路上和想成为敏捷教练的伙伴有一些启发和帮助。 Slide4Slide5 在2012年之前,我尝试过各种岗位。最难受的一段经历是做项目管理岗位,公司是弱矩阵,PMO就负责收收数据、跟美国领导做些汇报,我并不能帮到团队什么,也找不到存在的价值,这让我感到很痛苦。2008年初我曾经发信给CEO发信质问, 为什么设这个岗? CEO很nice,说有空找我聊聊,一个月后公司被收购了,我自然也未能从CEO那里得到答案。但我开始意识到,我自己才是自己职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。如果我对现状不满意,可以“change” the company, or change the ”company”。但想到跳槽, 焦虑感就上来了,我都不知道我出去能做什么?生完孩子回到职场,我迎来了职业的转机,开始带一个开发团队。虽然领导认为我做的不错,但我发现那并不是我很享受的工作,特别是到年终考核和分钱的时候,我想错的可能不是个体,而是游戏规则。2012年我报名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一周的公益助学,在贵州山区的一所学校, 我深深体会到了自己是被需要的,是可以发挥更大价值的, 我找到了我的能量来源,助人。 沿着这个线索,我找到了一个可能的职业方向 – 心理咨询师,当时正赶上二级心理咨询师认证的末班车,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。那可能是我学过的所有课程里性价比最高的课程了。每周上一整天课,连着上一年,学费只要一万多。上课的过程虽然漫长,但我特别享受,特别是老师讲各种心理咨询案例的时候。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都不如阅人无数。 经由老师的案例,我看到了比物理世界更广阔的心理世界。 但当想到从业的时候,老师说一句话点醒了我,他选择这个职业的人都不是来挣钱的,而是来拯救世界的,因为绝大部分人都赚不回学费。想赚钱还得靠老本行。加上之后一段有点受挫的实习经历 ,我发现我的能力不足以帮助到来访者,从此断了从业的念头。 2012年我通过组织敏捷之旅认识到很多敏捷教练,也找到了我的role model,于是决心转型成为敏捷教练。我在公司担任Scrum Master的角色,我把我所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团队,他们很乐意去尝试,团队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,没有专职的测试,每个人都一专多能,大家也乐于主动承担各种工作。我们搭建了自己的物理看板,尝试过看板实践、ATDD等等。每个人都在敏捷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了很多,当然包括我自己。尝到了敏捷的甜头,我也更加自信了,想去真正的敏捷企业里看看。2015年,我拿到了IBM的Offer,我服务的是IBM敏捷标杆项目。客户在十年前就开始转型敏捷,而且是整个组织所有职能部门都转型敏捷,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业务敏捷。那家客户让我体会到甲乙方是可以做到平等的伙伴关系的。甲方业务PO会参加团队的每日站会,及时回应团队提出的问题;每次演示会都有几十个用户上线给予反馈,当团队听到用户说这个功能对他们太有帮助了,立马士气高涨,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。甲方领导来访问时会组织很多workshop,比如lean coffee。乙方员工提的需求总是能被及时地响应,甲方甚至关心乙方员工的职业发展。 我现在在服务一家印度的IT外包公司,我把IBM的案例讲给客户听,7年过去了,那时的做法并未过时,甚至还很领先。 2016年,从IBM到平安,成为平安科技研发管理部敏捷教练组的一员。我工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了。作为内部乙方我服务集团十多家专业公司,辅导了大大小小的团队;我们在平安大学开设了十来门敏捷相关课程;还做了很多场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工作坊。那四年半时间我得到了很多成长,从十几人的团队级敏捷,到百人的规模化敏捷,到上千人的组织级敏捷,我都经历过,也把这些案例带到敏捷之旅来分享。 2021年,我来到了UST。我们在20多个国家都有敏捷教练,在业务敏捷方面有不少成功案例。我最近一直美国及印度的教练合作,我发现美国敏捷教练的信念更加坚定、纯粹。 Slide6 让我不断学习的动力之一,是我十年前焦虑的问题 – 离开平台,我是否可以独立生存。 那时候我还在Autodesk,工作可以算是钱多事少离家近,但我心里觉得很虚。如果公司不需要我了,我还能去哪里呢?对平台的依赖让我感到不自由,我需要寻找突破。 Slide7 我记得在管理3.0的课上,有个moving motivator的游戏,我当时把好奇和自由是排在前两位,地位和权利排在最后。如果把走仕途比喻成爬到山顶,那我更喜欢一路看风景。之所以选择敏捷教练这个职业,是因为我可以经历不同的团队,每天有不一样的学习,这充分满足了我的好奇心。当我帮助到别人的时候,我感觉特别幸福,特别有成就感。因为我向往自由,我认为组织不应该用等级制度和规则让大家服从,而是去激发每个人潜力。我相信未来的组织一定绿色和青色组织。这份工作让我不依赖企业,可以独立生存;  让我能工作生活学习平衡,它是可持续的,我愿意一直从事这份工作。 Slide8 在每个十字路口,当我要选择新的工作机会的时候,我都会问自己上面那六个问题。它让我更清晰自己想要什么,让每一步都更靠近自己想要的愿景和目标。 Slide9Slide10 在学习心理咨询的时候,老师曾讲过在大五人格的测评中,宜人性、外倾性、开放性得分高的人更适合做心理咨询师,我想敏捷教练也属于同一类助人型的工作,可以参考借鉴。 Slide11 敏捷教练的四个发展阶段参考了《高绩效团队教练》中对团队教练的划分。 Slide12 从SM转型到敏捷教练,我遇到过很多挑战。之前做SM时我很清楚我的职责,我也可以亲力亲为地帮助到团队。但是转到敏捷教练的时候我还是有点懵的,比如我组织的培训或实践社区活动参与度不高,他们都在忙自己项目上的事,认为这是额外的工作。 我意识到,我应该先找到花钱请我的高层谈谈,对齐期望非常重要。 如果高层都没想明白(或者只想给自己晋升汇报搞点素材),但并不准备提供必要的支持,敏捷转型很难推进。 如果有幸获得了高层的支持,我就可以狐假虎威了,进到团队做些改进他们会很配合。 当然我不能代替SM,leader,我需要学会隔山打牛,赋能关键角色,以便我离场的时候敏捷实践仍能保持。如果要持续给团队带来价值,我需要比他们懂得多或学得快。看到团队的问题,想帮助团队的心也在推动我不断地学习。Slide13 企业级敏捷教练的使命是帮助组织实现全面的业务敏捷,不仅仅是IT部门敏捷,所有相关的人力财务销售市场采购合规都敏捷起来了。国内的业务敏捷转型案例还少,国外已经比较普遍了。 我曾经服务的澳洲公司在零几年就把IT外其他部门都纳入进来了的。 Slide14 内部敏捷教练在企业里所处的位置,决定了他很难保持中立。有时还要接受来自领导的各种指派,成为领导的助手,而不能真正引发变革。因为定位的问题,像组织架构调整,协调其他业务部门,这些事情都不太方便开展。组织里还有个声音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,对内部敏捷教练缺乏信任和尊重。 相对于内部敏捷教练,外部敏捷教练有更大的生存压力,可能活不过第一季。 现有流程可能不敏捷但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,如果只关注事不关注人、现有流程和企业文化,可能会很快出局。当然外部教练活不到第二季也可能是公司预算不够了。也许因为高层不支持或文化不匹配的原因,敏捷没做起来,但外部教练往往成为敏捷导入失败的背锅侠。 当然做外部敏捷教练也有很多好处,可以经历不同的企业,抽象出一些共性的地方,快速积累行业案例。而做内部敏捷教练的好处是可以深度陪伴一个企业,经历变革的各个阶段。选择内部还是外部敏捷教练,可能跟个人对“稳定”的追求有关。但在这个时代很难有绝对的稳定,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敏捷教练,让自己有过硬的能力才更有可能稳定。Slide15 理论上讲,敏捷教练是可以跨行业的,我从IT到金融保险行业,最近两年医疗和智能汽车领域需求增加,有很多敏捷教练加入。从薪水来看,敏捷教练收入不算高(3-5w),美国尤其低, 特别想挣钱的一般都不来做敏捷教练,我们是来改变世界的。Slide16Slide17Slide18 成为精益敏捷专家,当然实践经验是第一位的,但获得相应的专业认证也是很有必要的,它可以帮助你进行系统地学习。获得基础认证后,如果申请CTC,CEC,也还需要有相应的敏捷教练实践小时数(1000-2000小时),过硬的案例,以及敏捷社区影响力。 Slide19 Technology of Participation (ToP) 是一套全面的结构化的引导方法,通过激发群体智慧,鼓励群策群力,促进团队协作,高效达成产出。我报名了2023年ToP® Advanced Facilitator Program (AFP),希望用一年时间系统地学习引导,并不断精进自己在引导方面的实践能力。 Slide20 报告内提到,所有教练认证中有93%都是由ICF、ICAgile和Scrum Alliance颁发的。上图是按照入门级、专业级、大师级进行了划分。入门级占比12%,基本上全部是ICF。ICF全称Internation Coaching Federation,国际教练联盟,是属于Professional Coaching。而专业级教练认证部分总共占72%,其中ICAgile就有61%,相当于专业级教练这个区间ICAgile占比接近85%,具有统治性的地位。Slide21 我在申请ICAgile的ACC讲师认证的时候,发现他们都把ICF的认证作为前置条件,所以今年报名学了ACC的课程。 我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获得高阶认证的敲门砖,它对我的个人成长也有很大帮助。 在助人的同时也是修炼自己的核心稳定性,保持更好的教练状态 ( 教练是一面干净的镜面,做行为的楷模。 这样才可以映照出被教练者的天性,而不是教练本身的信念、担忧、价值观以及看待问题的滤镜) 。 ICF国际教练联盟创立于27年前。 国内每家机构都有自己的教练体系,比如埃里克森体系,创问的进化教练,拓思体系的等。 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,又分生命教练和商业教练。 Slide22Slide23 提升培训技能,建议参加TTT或TBR的课程。左边是我曾经上过的TTT培训课程,我觉得有帮助。右边是国外敏捷教练比较推崇的课程TBR,英文好的伙伴可以参加在线课程。Slide24Slide25 我想成为一个独立于企业存在的敏捷教练、赋能者; 我相信组织、团队、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,我作为合作伙伴,和他们探索内在资源和力量。像中医一样,通过调整个系统(而不是头痛医头),激活其自身的免疫力。抱持着这样的信念,我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,来为企业赋能。 Slide26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TobeAgile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tobeagile.cn/2022/12/31/%e5%8d%81%e5%b9%b4%e6%95%8f%e6%8d%b7%e6%95%99%e7%bb%83%e7%9a%84%e4%b8%aa%e4%ba%ba%e6%88%90%e9%95%bf%e5%8f%8a%e5%ad%a6%e4%b9%a0%e6%84%9f%e6%82%9f/

(9)
上一篇 2022年12月29日 上午11:05
下一篇 2023年1月5日 下午1:49

相关推荐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